写在前面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2025年第13期《红旗文稿》发表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太原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哦!
学习笔记第53期
划重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这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
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中国人民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
必会点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1937年8月,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强调“民力和军力相结合”。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倡者、推动者和坚定维护者,始终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面,不断地主动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
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主力军。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约1亿人口。
铮铮铁骨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铮铮铁骨战强敌,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句摘录
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关联知识点1
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中军民创造了“地道战”这一独特的战斗形式。群众不分男女老幼,自发挖掘地道、传递情报、配合游击队作战,形成了“户户通地道、村村成堡垒”的全民抗战网络。普通农民邓玉芬,面对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主动将丈夫和五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即使失去六位至亲,她仍坚定地说:“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到底了!”邓玉芬以家庭的血泪牺牲,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沉爱国情怀。
关联知识点2
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1943年10月,于思礼(时任中共济源县委副书记)面对日伪军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拒绝透露党的秘密。在敌人以“退党即可活命”的诱惑面前,他高呼“共产党员一条道,抗日救亡走到底”,最终被活埋殉国。1943年5月,八路军决定除掉山东垦利、广饶交界处的日伪军据点三里庄。该据点工事极为坚固,爆破组多次尝试炸毁围墙均告失败,危急时刻,来自山东博兴的侯登山毅然抱起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匍匐接近围墙,果断以胸膛抵住炸药包,拉响导火索,侯登山当场牺牲。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关联知识点3
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942年12月,日军对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驻地曹坝岗(今河北涞水县)发起大规模进攻,七团二连副排长李连山主动请缨,带领八班战士(包括刘荣奎、宋聚奎、邢贵满、王文兴)断后掩护。子弹耗尽后,他们用刺刀、石块与敌搏斗,最终退至悬崖边。面对日军包围,五勇士砸毁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20余丈悬崖。李连山等五人壮烈殉国,后被称为“曹坝岗五勇士”。李林(原名李秀若)是出生于福建的归国华侨,以“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投身抗战。1940年4月,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被日伪军包围后,她不愿被俘,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了自己,壮烈殉国。团结起来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关联知识点4
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寒、缺粮、孤悬敌后的绝境中坚持斗争。1938年后,抗联主力仅存千余人,仍以小分队形式开展游击战。以杨靖宇、赵尚志为代表的抗联将士,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以草根树皮充饥,面对日伪军的“清剿”和重金悬赏,始终未动摇抗日意志。中国人民抱定了抗战到底的信念,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五十三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
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